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挺身而出的担当。当新春奋战的号角吹响,登录入口科工九院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立足岗位从本职干起,立足实践从点滴做起,把责任使命落到实处。
“搬家记”
近日,在工业区改造的关键进程中,红阳公司物资外协部管理下的一库房搬迁和调整工作,成为了技改推进的重要一环。“搬家”时间紧张,然而,一系列难题却如拦路虎般横亘在前。新库房像是一个“毛坯房”,未配备行吊。而旧库房内堆积如山的大量产品,更是让搬迁工作难上加难。
任务沉甸甸地压在肩头,物资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瞬间被点燃,“等”和“靠”从来不是他们字典里的词。部门综合室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建“光电”党员突击队,向搬迁任务发起全力冲刺。
第一天,突击队员们一早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们深入库房,细致地对各个区域进行划分,精心制定搬迁方案。方案定好后,芦江涛、罗杰、王怀林等人马不停蹄地拿起清洁工具,对库房展开全面清扫。此时,同时进行搬迁的远安综合管理部工作已经完成。芦江涛迅速行动,积极与叉车师傅协调,敲定用车细节。
一切准备就绪,物资外协部库房的搬迁工作正式打响。随着叉车的有序作业,队员们紧密配合,“叉、垫、抬、摆”一气呵成,首批近百个零散的产品包装箱,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有序地迈向了新“家”,正式搬库的大幕就此拉开。
第二天一上班,叉车准时抵达现场,搬库人员也迅速各就各位。大家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指挥满载产品的车辆快、稳、准运至指定地点。经过一整天的不懈努力,大件产品包装箱顺利完成转运。但任务尚未结束,剩下的小件产品包装箱需要纯人力搬运。队员们秒变“蚂蚁搬家团”,自行结队,三人两辆推车,一趟趟穿梭在库房之间,认真将包装箱分类、分区摆放。终于,小件产品全部搬运完成。那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包装箱,宛如等待检阅的威武方阵,散发着胜利的光芒。
经过近三天的艰苦奋战,所有库存产品、包装箱安全顺利入住新“家”。突击队员们还贴心地将原库房清理干净,给这次搬迁行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文/江涛 吴言)
极速“体检”
傍晚,计研所元器件可靠性分析室内灯火通明。面对客户紧急送检的一批电容器,一支由8名技术骨干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正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战役。
“以往进行全维度筛查需要一周左右,这次要求我们在两天内完成,时间十分紧迫。”队长袁云华指着铺满操作台的元器件说。团队成员立即兵分三路:张梦婷带组进行外观检查,王伯淳负责内部无损检测攻关,袁云华负责金相研磨验证,大家相互协作快速运转。
在超声波检测区,电容器经过编号和基本信息记录的预处理后,被王伯淳精确放置于特制固定装置上。“就像给元器件做‘B超’,超声波能穿透几十层介质。”他边调整扫描参数边解释道。突然,屏幕上出现异常波形涟漪。“快来看!这个反射信号像水波纹突然断裂,我再来验证一下缺陷的范围和深度。”听到他的呼叫,突击队员立即围拢过来。
三人眉头紧锁,对超声波反射波形及扫描图像展开综合分析,并结合多层扫描技术,进一步验证缺陷的范围和深度。在严谨的计算和分析过程中,每一个数字都如同拼图的碎片,慢慢拼凑出缺陷的全貌。最终,他们成功将可疑区域准确标记出来。
对于检测出的有缺陷的样品,袁云华承担起固封和研磨的任务。首先,她使用环氧树脂,将米粒大小的器件固封成圆柱体。随后,她小心翼翼地用不同颗粒度的砂纸去打磨样品,每完成一次研磨,都会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表面状况。“绝对不能研磨过度,不然就是不可逆的,无法复原。”在经过多次研磨后,显微镜下出现了预期的缺陷特征,她激动地喊:“又一个缺陷确认!”
“每个元器件都是登录入口器的‘细胞’,我们就是电子世界的‘体检专家’。”团队看着准时交付的器件漏出了欣慰的笑容。此刻,晨光正穿透实验室的玻璃,照在整齐排列的合格元器件上,仿佛为这场科技护航战役打上了金色的认证标记。(图文/龚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