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的对抗焦点,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争锋、体系与体系之间的较量。如果说防御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协调运行的“列车”,那么登录入口二院二部十九室所负责的指挥信息系统则是它的智能“驾驶舱”。
随着四季度的到来,各类任务接踵而来,十九室党支部以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为目标,通过设立“网格化”党员责任田,横向按照创新攻关、产业升级、质量提升划分一级网格,纵向按照专业领域或项目划分若干二级网格,以两级责任田的穿透式管理和党员责任带动,全力推进科研生产任务,使项目整体研制周期缩短为原来的40%,处理容量和资源调度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体系“驾驶舱”的能力换代升级和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专业,创新攻关
找准方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年初,十九室党支部通过梳理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次召开支委会,剖析和研讨部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最终确定将创新攻关、产业升级、质量提升作为一级“党员责任田”的三个方向。
“三个一级党员责任田的任务和目标不同,创建思路和人员组成会有所不同,创新攻关责任田由1名支委牵头担任田长,按照指挥控制、信息处理、模拟训练等专业领域设置小网格,小网格以各项目团队的党员骨干组成,由专业主任设计师担纲领衔。”十九室党支部书记介绍“网格化”党员责任田的构建思路时表示。
与单系统相比,体系级的指挥信息系统控制对象复杂,网络化和服务化要求高,尤其是随着体系任务的增多,要求的系统更新迭代周期也越来越短,传统“一型一个案,一型一拨人”的研发模式已无法满足体系研制的新要求,必须以“专业化”“产品化”的思路来推动。
为破解这一难题,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专业划分网格,并结合专业特点为每个网格长制定了计划和措施,定期组织网格内研讨,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资源进行保障。
“一个网格至少要完成1个通用化平台搭建,这样才能以专业化提升创新攻关能力。”担任某项目网格长的党员小李说,“我们搭建的筹划平台已经支撑了6个项目筹划产品的开发,其中一软件从需求分析到功能实现,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极大提升了研制效率,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智能应用。”
云边融合,产业升级
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部署节点规模大,用户需求迭代快,部署能力和升级能力都必须得跟上。本年度交付任务创历史新高,但研究室人员规模难以满足任务需求,这让担任产业升级责任田田长的十九室主任一度犯了愁。
经过与各领域负责人认真细致的谈心谈话,最终确立了与兄弟研究室党支部联合建立“研制-生产”二级网格的破局路径。
“产业升级责任田主要是建设多支面向不同用户的升级+部署队伍,以设计师为网格长,保障他们的精力集中在产品升级上,并为其配备通用化的生产售后人员,负责前方系统部署,这样可以根据任务量,动态调整各网格的力量投入,把有限的研发力量集中到产品的迭代升级上,节约大量的研发人员成本。”十九室主任将设计师比作后方“云”,将生产售后人员比作前方“边”,“云”和“边”密切协同,设计师不到现场也能升级,实现双能力提升。
“党支部针对不同网格成员开展了‘一格一策’联合培养,指导党员带头,生产售后人员深度参与,梳理形成几十份标准作业卡和流程文件,极大提升了人员成长速度和系统维护效率,对比同期一套系统的部署升级,周期还缩短了一倍以上。”担任一项目网格长的党员小张说。
升“格”管控,质量提升
党支部是落实集团公司“四个确保”新时期质量工作方针的基本单元,也是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十九室党支部将所辖产品划分为五个单元网格,将党员划分到各个网格内,在产品质量过程管理、质量隐患排查、质量管理工具运用等全流程以点带面,突出党员示范效能,在党员责任田网格内将质量监督责任落实到每一名职工,让“党建+质量”在支部走深走实。
为了应对突发任务,支部在五个常态化网格基础上还增设了外场网格,按照试验队属地,组织关键力量成立“质量提升”小网格,并对参加重大活动的人员建立职责清单,确保万无一失。
在一次任务中,坚守着两台设备的党员小王,工作台前清晰地标注着属于他的质量责任清单,“确保参数设置与通知单一致”“确保备份软件工作正常”……每名党员将自己的“网格阵地”守住,便是践行“四个确保”的最有力承诺。
十九室党支部通过建立两级细分的党员责任田,压紧压实每个网格的管理责任,在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无死角盲区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战斗堡垒的活力和战斗力,有效整合了末端治理资源,全方位提升了任务承接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
后续,党支部还将构建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压实工作责任,完善责任清单,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穿透到每个网格,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军首责,推动主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四季度和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让“体系驾驶舱”行稳致远。(文/宋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