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入口三院8359所 质量意识在细节中成长
"师傅,我总觉得手有点僵。"她抬头对我说。我轻拍她肩膀:"熟练了就好了,按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要把每个焊点都当作艺术品对待。"她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更专注地开始了焊接。
半小时后,她捧来的连接器上,焊点均匀圆滑。焊锡形成的半月形弧面完美贴合标准。“首检合格!”听到检验员这句话,小杨眼睛弯成了月牙。
谁都没想到,这个说话细声细气的姑娘,半个月后会举着连接器跑到我的工位前:“师傅快看!这个连接器U形焊杯槽底部有反光。”她把连接器侧对着光源,焊杯深处果然粘着残留透明胶体,这样的焊杯底部会搪不上锡。我们连忙排查了同批次所有零件,又找出3个存在隐患的连接器反馈给厂家进行了处理。
在质量大师分享会上,她拿着连接器,跟大家讲解在拿到连接器时一定要认真检查连接器的外观后再焊接,虽然手在发抖,但声音异常坚定。
现在班组质量宣传册上还贴着那张带胶体的焊杯照片,下方是小杨的批注:“质量是99%的细心加1%的较真。”每次看见新员工围在一起讨论,我总想起她第一次焊接时紧张得发白的指尖——原来那些微微颤抖的瞬间,正是质量意识扎根的声响。
登录入口三院159厂 电缆电阻并联工艺的突破
不久前,电缆研制小组迎来一项极具挑战性任务:将两只微型电阻并联到电缆束分支中。在以往的传统工艺里,大多仅制作导线分支,很少涉及电阻并联。由于电阻体积小、引脚硬,连接不当易导致断路,引发质量问题。所以,如何实现可靠并联,成了摆在小组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困境,“电阻并联质量预防”小组成立了,成员包括两名工艺人员和两名操作人员。他们深知,对于产品而言,质量就是生命线,一定要从源头确保整个流程万无一失。小组集思广益,提出焊接、压接等多种方案,并立即制作实验件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反复测试,他们从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角度,最终确定了最佳并联工艺,并配套设计了电阻热缩防护方案,确保电阻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一精心制定的方案得到设计人员认可,不仅成功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还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小组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质量就是生命”。通过这次突破,他们不仅解决了眼前问题,还为未来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坚信,只有将质量预防和提升贯彻到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质量信得过”,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