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入口科工六院:奏响制胜未来的“交响曲”
发布时间:2024-12-30 信息来源: 中国登录入口科工六院

  编者按:在追逐登录入口梦的征途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登录入口,厚植匠心,于攻坚克难中挺起脊梁,在漫长岁月中只争朝夕。青山灼灼,星光杳杳,见证他们一路走来的奋进历程。今天,让我们走进登录入口科工六院感动人物(团队)的故事,聆听他们用热爱与坚持谱写的澎湃乐章。

  “叮叮叮……”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41所‘关键部组件轻质化技术’成功通过竞标立项审查!”好消息一经传开,大家纷纷感慨轻质化材料技术创新团队用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再次实现了新的突破。

风起展翼向远启程

  关键部组件轻质化材料的研发对于提升产品性能至关重要。面对其他国家已应用先进的轻质化技术这一局面,41所立足国家需求展开布局,自研新一代轻质化材料技术。多年来,两代研究人员扛起了以材料研究推动动力产品升级的重担,走出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的新型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之路。

  工艺负责人王总面对技术难题,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反而果断走出去,到国内厂家开展调研,并充分研判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经过深入的综合分析,王总确定了一条全新的研制思路,既可实现相关技术目标,又为制备过程提供了新途径。

  在紧锣密鼓的研制生产后,团队攻关的原创技术应用在了产品上,并通过了多次试验考核,这为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点燃了“星星之火”。

心有天地向难笃行

  当技术应用在另一任务试验时,产品在工作几秒后便严重损坏。意想不到的试验结果给轻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带来了不小的阴霾。

  王总没有给团队成员彷徨的时间,带头捋清思路,投入到另一类成本更低、性能更高的创新研究工作中。当时刚从事工艺研究的年轻人,无不被王总独辟蹊径、一往无前的创新品质所感染。

  探索新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团队不断改进材料工艺技术与生产样品的过程中,新一代工艺师在承担任务中不断历练成长。“有问题,找小明。”大家口中的小明,在师父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内成长为技术骨干,并成立了个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我在技术创新中磨砺了专业能力,也看着技术逐渐被应用并显现出成果。”小明欣慰地说。

  新的技术方案中,小明对材料成型工艺等技术进行了创新改进,新产品通过多项试验考核,新技术得以启用并成功竞标,就此拉开了轻质化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序幕。

山高路远向深突破

  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团队感受到了巨大的研发难度,第一次模拟试验的结果出现意料之外的损伤。

  “固体动力事业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每一次跌倒,就是重新站起来的开始,这次任务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所里在技术讨论会为团队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指明方向,同时由主管所领导带队开展技术攻关。

  明确目标后,团队开始争分夺秒地集智攻关,骨干设计师边工、韩工等齐心协力改进研究方案,果断优化了材料成型方式。设计、工艺、生产人员采用“分工、分类、分阶段”的生产模式,大力发扬协同精神,打出了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很快,凝结着技术团队无数心血的产品通过了试验考核,轻质化技术团队用行动给客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个面向国家需求自发提出的创新想法,为六院衍生出一项独特的优势技术,就此,此项技术已成“燎原”之势。

  取得突破后,李博士开展了更为深入的摸底研究,通过对低成本工艺技术的研究,完善了产品标准评价体系。在一次次试验中,技术人员紧盯性能优化的细节,将轻质化部件成功应用在多款重要产品中。看着产品一次次通过试验考核,轻质化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大家感慨地说:“在‘荆棘丛生’的攻关道路上,技术人员迷茫过、挣扎过,但从未放弃过,探索出的这条路是41所的骄傲,是团队的荣光!”

  立项成功是新的起点,如今,立足41所创新驱动战略布局,技术团队依旧铿锵而上,以打造“国之重器”为使命,向技术之巅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