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入口三江:前行路上,无惧考验
发布时间:2024-07-15 信息来源: 登录入口三江

  炎炎夏日,气温节节攀升。在高温的炙烤下,中国登录入口科工登录入口三江依然有这么一群人,无惧烈日“烤”验,总是挺膺担当、冲锋在前。全力保障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有故事的笔记本

  夜深了,红林公司洁净间里依旧灯火通明,第五研究室副主任设计师胡佳智正在对一产品部件的稳定性进行测试。他不时翻看着身旁已翘起残破页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专业书的知识点,还有他遇到过的各种问题。按他的话说,所有的问题都能为自己的成长积累经验,而这个笔记本就是他成长道路上最好的伙伴。

  “这个动力产品的研制是我遇到过最大的困难。”在他的笔记本中有这么一句标注。


  在一次产品试验时,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这问题若不能尽快解决,肯定会影响后续的交付,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更棘手的是,故障总是找不出原因,作为项目主管设计师的胡佳智只能耐下性子,和项目组其他成员一起对十余项故障模式逐一进行排查。这种方法既繁琐又耗时,而且结果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

  在不知道第几次测试之后,胡佳智终于发现遥测压力的数据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偏差,他立刻打起精神,顺藤摸瓜,进行机理分析。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他又多次进行故障复现,对产品进行改进,经过数次的试验论证,最终找到问题的“病灶”所在,改进方案也成功有效。问题的圆满解决为后面的复试奠定了重要基础。

  复试任务迫在眉睫,胡佳智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跟着总装、测试和检验人员蹲守在厂房中,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除了上厕所以外,他们在哪我们就跟到哪。”胡佳智当时与总装人员形影不离。他的足迹遍布各车间处室与试验场,串起了对任务的牵挂。听总装车间门卫室师傅说,不知有多少个日夜,那个研究室的小伙子都是最后一批离开厂区的。

  最终,复试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项目组为大家呈现了一份“满分答卷”,胡佳智也终于松了口气。

  “扎实的技术、坚持的精神是一个优秀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难忘的经历让胡佳智在自己的笔记本中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更多的难题和挑战也将在他的笔记本中一一被记录。(图文/尹旋坤)

投标“大管家”

  “哒哒哒……”已近凌晨,从行云公司科研与质量办公室传来密集的敲击键盘声。“筑基转型”党员突击队骨干队员吕海全正坐在电脑前,查看项目方案,做多个项目的竞标工作计划。

  近期,行云公司迎来投标高峰期,多个竞标项目聚集在一起,时间紧、频次高。公司为了提高效率,设立投标“大管家”一职,负责统筹协调多个项目,把信息整合起来。

  “这些项目竞标意义重大,是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优势的关键之战,我愿意当这个‘大管家’。”在投标专项工作部署会上,吕海全自告奋勇担任总调度。

  “作为突击队的青年党员,我就应当扛起责任、冲锋在前。”当别人问起,为什么要接下这么繁杂的工作时,他坦言道。


  面对迫在眉睫的多个竞标节点,吕海全始终秉持“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面对不熟悉的领域,他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协力攻关,对各个具体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寻求最优解;面对技术难题,他带领主要成员反复斟酌,就技术细节不断讨论、推翻、修改和完善,实现技术方案优化。

  “遇到问题,我们丝毫不会慌张,因为有‘大管家’在,总能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参与首个项目竞标的技术人员毛航说。

  每到一个项目收尾阶段,为了确保竞标方案“万无一失”,吕海全总是带领项目组主要成员对竞标方案进行仔细审查,就技术细节进行再讨论、修改和完善。他说:“我们这不能有漏洞。”

  方案评审定稿后,吕海全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现场开展竞标工作,多线作战的压力使他不得不在北京和武汉之间来回奔波,几乎没有停歇。常常天还没亮,他就从武汉启程,在高铁上进行电话协调,列车成为了移动的办公室。

  6月7日是吕海全所负责项目中的首个竞标日,到达目的地后,他立即投身竞标任务,高效完成后,又迅速转移战场。在那一天的紧凑行程里,他既要参与投标工作,又要与客户对接其他项目需求,还要持续与团队同步最新投标材料。

  一周后,突击队迎来了首个项目的开标,大家屏息等待结果,既紧张又期待。当中标的喜讯传来,所有的忐忑终化为释然与欢呼。“我们做到了!”这份首胜是项目组每个人心血和坚持的结晶,他们全力以赴抢进度、强技术、拼斗志,为后续竞标工作的开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图文/史宇慧)

他就是让人放心

  “有我在,请放心”!这是三瓦公司生产制造中心党员陈尧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0年入职,十四年间,他从满脸稚嫩的新人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的多面手,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从一名普通钳工晋升为工位长,车间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他奋斗的足迹。

  开年至今,面对任务增长而人员不增的现实状况,作为车间工位长的陈尧主动策划、注重过程把控,以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牢牢把握时间节点主动权,尽量减少班组人员占用问题,充分为生产打好前站的同时,尽可能接下更多临时任务,以缓解生产压力。


  一个周末,一项临时任务打乱了班组成员的出行计划。在大家犹豫的瞬间,陈尧站出来接下了任务,前往外厂处理问题。对他来说,这样的临时任务是家常便饭。他总能克服外厂作业的种种困难,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陈尧还是一个“追星者”。工作之余,与同事闲聊,身边的大国工匠走上更高的领奖台、技术能手参加比武获得佳绩等等,这些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

  青矜之至,履践致远。陈尧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登录入口精神,用点滴汗水汇成梦想长河,在基层一线焕发无限光芒。(文/陈敏 图/杨毅)